综合创新专项赛
摘要
综合创新专项赛选拔赛参赛办法
一、选拔赛时间安排及参赛形式
6月16—7月10日期间,采用线上评审方式进行。
二、选拔赛参赛办法及流程
成功在官网报名参加综合创新专项赛的选手,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,进入公众号,点击下方的“作品提交”按钮,按要求提交参赛作品及大赛要求相关文件。
作品上传成功后,可在6月25日前随时查看和不限次数修改,选拔赛评审作品以最后一次提交为准。

1.初审筛查
时间:7月1—7月3日
对提交作品成果进行初筛。筛除姓名、学段等个人关键信息缺失、体例和内容不符合分项赛要求的作品。对符合要求的成果作品进行分类分组,按回避原则,每组作品分发给4位专家评委进行评审。
2.分组评审
时间:7月4日—7月7日
根据作品征集实际情况制定答辩小组,每组专家由1名在专业、成就方面突出者担任评审组长,负责本组作品评审及汇总工作。
评审表中独立设置认知判断一栏,由评审初步判断所提交作品是否符合学生基本认知,有无代笔嫌疑。评审组长对本组中综合评分前15%的参赛作品中认知判断项被标记有问题的作品重点关注,对有问题作品提出书面说明,与成绩汇总表一并提交评审委员会。
3.评审标准:

评审类型 |
评审维度 |
评审标准 |
|
报告成果 |
主题内容 |
贴合人工智能主题,报告正文简洁明了、完整描述论述或调查的课题目的、独特性、实现过程的途径、结果或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对策。 |
|
实施方法 |
实施方法的科学性、方法新颖、术语准确、拥有思维导图、方法有迭代、技术或调查手段合理 |
||
认知判断 |
参赛作品是否符合选手年龄段思维方式、知识结构和实施能力,是否明显不符合学生认知能力,判断是否他人代笔 |
||
反馈总结 |
对实施、验证、模拟、结果过程的反馈总结的思考和优化记录 |
||
文献引用 |
注明引用文献的出处,方便其他研究者或者读者去进一步调查学习 |
||
撰写技巧 |
条理清楚,脉络分明。运用顺叙,要注意剪裁得当,重点突出 |
时间:7月8日—7月9日
评审工作组对各答辩小组评审结果进行集中审核,并进一步审核存在认知判断问题的作品的“参赛者认证”视频,综合委员会意见,对一致认定属于代写作品的,取消成绩及参评资格。
5.线上问辩
时间:7月10日—7月13日
评审工作组安排评审4人为1组参与线上问辩,通过初筛的论文都需要参加线上问辩,组委会将通过手机短信形式通知参赛青少年参加线上问辩场次、时间,主要核实参赛者对作品所涉及人工智能基本概念掌握情况、作品创作过程及本人参与度等问题。判断作品的创作是否符合大赛要求。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作品酌情予以取消资格或者降低分数处理。按照大赛要求,问辩过程全程保留清晰的录像资料,保存至U盘内,提交挑战赛组委会保存。
6.成绩提交
时间:7月14日—7月15日
综合评审工作组意见,大赛按照参赛比例评出选拔赛一二三等奖,一等奖10%、二等奖20%、三等奖30%,其中一等奖得分前400名入围全国决赛。结果提报挑战赛组委会审定。